广东省四所211工程大学校长怎么炼成
上周,一则《985、211工程被废除 大学格局将洗牌》的消息在网上很是热闹了一阵。然而,教育部官微随后澄清:不存在废除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的情况。据悉,广东现有国家211工程大学四所,分别是中山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。最近刚刚调任复旦大学任校长的许宁生就是一位211大学的校长。那么什么人能当上211大学的校长?他们又分别在什么年龄当上校长?记者统计发现,广东211校长外地的多,广东本地出生的少;上世纪80年代的校长就任时均超过60岁,而90年代后年龄显著下降;七成校长学历多是“本校”出品。
四成校长广东籍 两名是兴宁同乡
自改革开放以来,广东四所“211工程”大学共经历了22位校长,其中中大、华师经历了6名校长;华工和暨大经历了5任校长。
从籍贯上看,外地校长居多,广东籍校长约四成左右。中大经历的广东籍校长最多,六任校长中有三任均是广东人,占了半壁江山,黄焕秋来自广东惠州、曾汉民来自广东揭阳、许宁生为广东普宁人。其他各高校的广东籍校长多为两名左右。
其中,华师原校长潘炯华(1982年-1987年)和华工原校长刘焕彬(1995-2003年)皆为广东兴宁人。兴宁历来崇文重教,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,共涌现了45位大学校长,其中有5位院士,被当地誉为粤东“大学校长之乡”。
上世纪90年代后明显年轻化
从年龄上看,上世纪90年代之前,担任校长的年纪基本在60岁上下。中大黄焕秋66岁任中大校长,为中大校长中年龄最长的一位。华工的刘振群60岁执棒,暨大杨康华、梁灵光都是64岁以后才兼任的校长一职。
进入90年代以后,校长们的年纪一下就年轻了起来,基本在55岁就可以任职。王珣章1995年执棒中大,当时年仅44岁。
进入2000年以来,“211”校长中甚至出现了不少40岁左右就执棒的年轻校长。2003年9月,李元元挑起华工重任时,仅45岁,时称“广东最年轻的校长”。暨大胡军2005年48岁时担任校长。还有华师的王国健,也是48岁就担任了校长一职。
七成校长学历多是“本校”出品
学历背景显示,“211”校长大多在该校有过求学经历。
中大校长有四名曾毕业于中大,并前往其他院校深造,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学历各占两名。华工五位校长,有四位为华工本土“出品”。除了刘振群为中大毕业,其余四位均有在华工求学经历。华师的“本土化”程度最高,六位校长皆在华师有求学经历。其中三位是大学一入门就选择了华师,还有三位则是本科在其他地方求学,硕士来华师深造。
理工科出身占绝对优势
中大六任校长中,除了黄焕秋一位为教育系外,其余五位“掌门人”均为理工科出身,有化学系、数学系、生物系、物理系。而黄焕秋出身教育世家,父亲为惠城知名老校长黄植桢。
华工五位校长全是理工科,分别为化工、机械制造、制浆造纸工程、铸造、无机非金属材料等。
华师文科校长的比率较高,有两名校长是文科出身,管林毕业于华师大中文系。王国健本科就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,后于华师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。
当副校长几乎是必经之路
在工作经历方面,几乎所有的校长都当过副校长。即便是没有,也在各自院系担任过院长、系主任等行政职务。
中大六位校长在执掌中大前,有三位曾有过副校长任职的经历。华工和华师11位校长,均有各自学校副校长的任职经历。
哪怕是学科带头人,也必备了这种“行政经历”。暨大原校长刘人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在1995年担任暨大校长之前,也担任了四年副校长。
任期时间最长和最短的校长均在中山大学,分别是黄达人(1999- 2010,11年)和黄焕秋(1982- 1984,2年)。
特殊情况
暨大两任校长,曾由省级官员兼任。
由于侨校的特殊身份,改革开放以来,在所有211大学中,只有暨大由省领导直接兼任过校长一职。五任校长中,直接有两任出现了这种情况。分别是主持暨大复办工作的杨康华和接替他校长职务的梁灵光。
杨康华两度担任过暨大校长一职,其中一次是1964- 1970年。上世纪70年代初的“文革”时期,在没有任何正式中央文件,仅凭国务院一名值班员电话通知的情况下,广东省教育办口头通知学校革委会,宣布撤销暨大,并于2月12日确定了搬迁计划。这所创办于1906年的华侨学府,三日内全校师生被迫搬迁,从东北迁来的军医学院进驻长达8年。
1976年“文革”结束,海外华侨要求军医学院归还校舍,复办暨大的呼声日益高涨。1978年10月16日暨大举行复办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。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杨康华继任校长,当时他已经是66岁,此次任期一直到1983年。
1983年后,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兼任暨大校长一职,从1983年10月到1991年6月,近8年时间。
特写
唯一女校长王迎军:从党委书记转校长。
值得一提的是,22位211校长中,只有一位女校长—王迎军,她也是华工历史上首位女校长,王迎军还成为985高校当时校长中唯一一位女性。
王迎军的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学位都在华工完成,用她的话说自己是“在华工学习工作整整34年的老华工人”。她在当校长前担任了四年的党委书记,在中国高校,校长转任党委书记较为常见,但党委书记转任校长即使在全国高校中也并不多见。
王迎军1954年7月生于河北省唐县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、获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、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。2007年,获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院Fellow终身荣誉称号。2009年被评为广东首届自主创新十大女杰。
虽然因为性别,王迎军创造了多项“唯一”,但是她却并不享受这种“特殊待遇”,她曾向媒体表示,“这个‘唯一’真的不值得说。就因为我是女的,才变成了‘唯一’,如果是男的就不稀奇了。我恰恰没想过自己是女的。做研究、搞管理,男女都平等,不可能因为你是女的就会被特殊对待”。
军人校长梁灵光:“儒雅谦逊好脾气”。
暨大的梁灵光是改革开放以来,211校长中唯一一位军人出身的校长。
解放战争期间,历任新四军华中九分区司令员兼专员、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第一任旅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参谋长、军党委常委。
1983年3月,梁灵光任广东省委书记、省长,并兼任暨大校长。
“梁校长军人出身却儒雅、谦逊,有文采、好脾气,从不发火,温厚平和。作为‘班长’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或行动强加于人。”张德昌说,1983年他与梁灵光同时调入暨大,历任该校机关党委书记、党委书记,与梁灵光共事八年。
暨大原党委书记伍国基说,虽然梁灵光同志担任校长期间先后担任广东省省长等职,但是这么多年身边的人没有谁怕过他。“没有大声说过话,大家发表意见他就静静地听,听完再说自己的看法,对人一视同仁。有一次我们去给他拜年,每位客人有固定的接待时间,因为和我们这拨人聊久了一点,当时某省的副省长就在外面等着。”
因为梁灵光,很多人慕名而来,慷慨解囊,暨大不断地争取到校董、校友和海外侨胞、港澳同胞的支持。霍英东捐赠的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大楼,秘鲁华侨戴宗汉先生捐建的“宗汉楼”,邵逸夫先生捐赠的体育馆都是在梁灵光主政那几年建起来的。